2011-04-13

如何養成閱讀習慣

(此篇文章經原作者同意後轉載,欲轉載者請事先徵求原作者同意,以示尊重,謝謝。)

如何養成閱讀習慣 / 作者:林威延

最近看到PC Home的詹宏志先生最近被總統封為”閱讀達人”的新聞
恰巧今年部門內也有意推行讀書運動
因此林博有一些想法~ 
覺得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個想法來自於許多人心中的一個提問:
學校畢業了~ 為什麼我還是要讀書(或是學語文)?
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啊~
當然是”工作有需要”才讀嘛~~
要不是為了工作
誰想犧牲玩樂與休息的時間K書
甚至背一堆東西準備考試呢?
先聽林博講一個笑話好了:
一早, 某公車站牌前有一群人在等公車
這些人中間有小學生、中學生以及其他一堆不重要的人
公車還沒來時, 大家都很有秩序地排隊
不過車一來, 有個中學生便凶猛地擠到前面想先上車
這時排在隊伍裡頭的小學生說話了: “學長學長~ 難道你們老師沒教~ 上下車要排隊守秩序嗎?”
中學生轉過頭回答說: “喔~ 我小學的時候就排過了~”
為考試而讀書的刻板印象
甚可說是陰影、餘毒
全是台灣過去五育失衡、填鴨式的教育造成的 (聽說現在還是五育失衡)


所以
我們平時若不想讀書, 很少讀書, 只讀考證照的書, 
資訊(or 知識)的來源只靠電視, 網路新聞, 好友e-mail的夾檔, You Tube影片....
林博想說的是
那並不全然是我們的錯

不論是為了工作上的需要
還是純粹消遣或求知的閱讀
對我們的益處真的很多
不用我再贅述
比較大的問題是
工作那麼忙, 時間那麼零碎
我們該怎麼養成閱讀習慣?

老實說
林博我也不知道 XD
別說養成閱讀習慣啦~
要養成早睡早起、不吃消夜零食的習慣
我可是從來沒有成功過(除了當兵的時候)

不過我們都知道
很多事情一旦養成了習慣
後面就很簡單了
所以我們面臨的問題縮小為
我們要如何從一開始不讀書
變成常常閱讀

自然界有一個定律是這麼說的
任何穩定狀態的改變
一定需要能量 (比如, 靜止的球要滾動, 你得踢它一下) 

任何習慣的養成
也是一種穩定狀態的改變
因此也需要能量
林博認為
這裡所需的能量來自於自我的認知
比如你連續幾年的體脂肪都超過標準
身體毛病愈來愈多
恰巧又看到年輕工程師過勞死的新聞
你開始認知到定時運動的習慣對你很重要
那麼
這個認知就能提供你養成習慣所需的能量
讓你在每天下午5:30時
"加班作專案" 還是 "跟同事去跑步" 之間的兩難決定
變得不再那麼困難

然而
閱讀倒不像前面說的那種不得不的習慣
由於事關自己的健康因而比較容易得到自我的認知
畢竟不閱讀並不會死人
肚子也不會因不讀書而變大

因此
我們必須增強閱讀對我們生活的必要性
才有助於養成閱讀的習慣

Part I 閱讀習慣需要啟萌者

首先
林博要分享小學五六年級時的閱讀經驗
當時的導師透過一連串的活動
開啟了我對閱讀的愛好
事實上
自從唸了國中、進入升學主義牢籠後直到今天為止
我還找不出後來的這20幾年裡有哪一段時期的閱讀經驗
是像國小那兩年一樣精采的

這一切都來自於小學五六年級的導師:郭武男老師
郭老師對我一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
在此我只呈現他如何培養我們閱讀習慣的這方面影響
下段文字摘自我為母校台北市胡適國小二十週年校慶紀念專輯寫的一篇文章

……(上略)
教室內則另有一番天空:
郭老師於說話課或自習課時以說書方式
選讀許多精采的文章如朱自清的蹤跡、背影等
以及一系列笑翻全班的「廁所的故事」
並鼓勵我們寫新詩、寫日記
另外還以他的藏書成立班級圖書室
舉辦五子棋大賽、辯論比賽
或者集合同學之力共同佈置教室、製作海報
還有全班共同計畫期末出遊等等
你一定能夠想像當時投票決定出遊地點時的熱烈情景
……(下略)

現在回想起來
郭老師那種開放式的教學
輕鬆、快樂同時又講求紀律的原則
在我們那個還是戒嚴的年代裡
要算是一個異數
絕對不輸「全美最佳教師獎」得主 Ron Clark (電影「熱血教師」is based on his story)

郭老師在我們說話課與自習課的文章選讀
即使我年紀仍小不懂得什麼人情世故
卻還是被那些散文所描寫的意境深深打動
也從此喜愛看散文、寫散文
從早期的零星寫作到後來高中開始天天寫日記
直到碩士班畢業開始寫部落格為止
九年間足足寫了近三十本日記

除此之外
他看出我對閱讀的喜好
自掏腰包私下送我全套14巨冊的中華兒童百科全書與吳姐姐講歷史故事(無注音版共10冊)
這兩套書我是一看再看、百讀不厭、韋編為之三絕
我對中外史地的狂熱
以及吃飯、睡覺、上廁所都手不釋卷的習慣
就是在那個時候養成的

閱讀絕對需要啟萌
這個人可能是我們的父母、老師、鄰居…
有太多教育家說過:
在孩子還沒培養閱讀習慣之前
別讓他們被電視領養了

光買一堆書給小孩而不作別的安排
成功率往往不會太高
大多數孩子都需要長輩的引導
就算家長自己不想閱讀
也要抽時間陪孩子閱讀
這是林博要給各位的第一個建議

小學畢業後我跟郭老師仍然保持連繫
常在他家聊天一坐就是一個晚上
直到2009年他肝癌過世為止
當時我人在雪梨留學準備期末考沒能回國
沒見到郭老師的最後一面實在令我傷痛
他對我一生的影響不言可喻
很慶幸自己能在小學階段就遇到啟萌我一生的人
還有更多故事
以後若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Part II心靈導師

聽完我的小故事後
你或許會以為我從此就書不離手
一路「快樂地」唸到博士?
那你錯了

前面有提到
上了國中以後
我就一直找不回小學時那種享受閱讀的感覺
因為林博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
我也必須面對來自考試與工作的生活壓力

長年以來
我解決生活壓力的策略有兩種:
一是直接面對,讓自己的謀生能力更強,遇到競爭自然較不畏懼
二是讓自己轉念,有些事一旦想開了,你不去在意,壓力就會自然消失

林博還年輕的時候
多半是採用第一種流血流汗策略
後來年紀大了(血汗都流得差不多了)
就常常運用第二種

但無論是應用哪一種策略
都可透過「閱讀」來完成

先來談談第一類的閱讀

跟大家一樣
林博雖然每天都在讀
但大多數「長時間的閱讀」其實都是為了考試與工作所需
這些只為考試、學位、研究而作的閱讀
不但有績效上的壓力,毫無樂趣可言
往往因為時間有限,閱讀的深度也是很膚淺的

對於這種不得不的閱讀
林博建議大家一定要「有規劃、有系統」地讀並勤作筆記
閱讀要廣度與深度兼備
據林博的經驗是
台灣80%專業的書籍或文章寫得實在很難讓人看得懂(也有可能是林博太笨了)
這類書籍當作閱讀的廣度即可
其餘20%有用的書或文章~ 就要深入地閱讀了~
最好隨書加註自己的理解與心得
重在融會貫通 (有些人看書不用大腦~ )
這樣才會變成自己的東西

此外
把「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當作這類專業型閱讀的最終目的
如此這般
或許,你就可以在壓力與成就感之間
擠出一點樂趣來

很多事情若有了樂趣
一切就好辦得多

第二類的閱讀
也就是所謂的「看閒書」
這類的閱讀對你我可也和專業閱讀一樣至關重要
林博認為:一個人在工作與專業之外的人生
若要「有智慧(Wisdom)」或「活得有意義」
不作這類的閱讀是不行的

大家都知道
智慧(Wisdom)跟智商(Intelligence)是不一樣的
智商在每個人出生前恐怕就抵定了
但智慧卻是可以成長的

跌一次跤、學一次乖~ 經驗可以讓人長智慧
到處走走、行萬里路~ 旅行可以讓人長智慧
讀萬卷書也可以讓人長智慧

當然
你一定會發現有些人雖有了年紀
但他的行為舉止卻不具有相對的智慧
那就表示那個人可能跌過跤,但沒學到教訓
或是他到處旅行,但只是走馬看花
再不然就是他雖然讀萬卷書,但看的都只是消遣用的「閒書」

以前林博在南部的管理學院教書的時候
常常對唸理工科系的同學說:
理工科目(如數學、資訊技術)可以幫你畢業後找到工作、謀生賺錢
文史科目(如文學、藝術)可以讓你懂得人生其實可以不用賺很多錢

長智慧其實不用一定要摔跤
也不一定非得環遊世界
簡單的閱讀就會帶給你充實與滿足

偶爾在家裡、圖書館或咖啡店
找一本你感興趣的書
或是看起來可以解答你人生問題的書
花幾個有溫暖陽光的午後
慢慢咀嚼、細細品味
相信林博
你的人生智慧與生活的幸福指數一定會提升

(不然~ 多讀一些冷笑話~ 你就會跟林博一樣~ 一樣冷)




註:
在先前任職於某中心的時候,最後的半年,認識了此篇文章的作者William(通常大伙都叫他"林博"),不同於一些頂著博士頭銜、高高在上的人,William總給我很溫潤、親切的感覺,雖然懂得很多、又是名校出身,但從不吊書袋或炫技,也樂於分享他的所知所學,總是很有熱情的暢談他的想法。雖然如今沒有一起共事,但也覺得自己慶幸認識了一位好老師、談得來的好朋友。
此文便是William先前在中心內部分享的文章,實在寫得很棒、也淺顯易懂,當然其中也少不得他一貫的冷笑話(笑),因此便向他要來借花獻佛一番,分享給大家,也藉機讓韋編連半絕都沒有的我(現在的書也找不到繩子了...XD),好好師法一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引用 Topshelf 無法進行偵錯的經驗

Topshelf  是一個可以簡化撰寫 Windows Service 的套件,引用之後,我們只要當作撰寫一般 Console 的應用程式就可以。 只是近來撰寫上遇到無法進行Debug的狀況,在Visual Studio一進行偵錯可以看到Console 程式被執行,並顯示...